各项数据匹配的情况下
两个人真的能直接走入婚姻吗
32岁的湖南女孩
在近2年时间里拥有双重身份
第一重身份是她本人
黄引,艺术家,硕士学历,身高154cm
不爱化妆,性格搞怪开朗
另一重身份则是她塑造的人设
子欣,在设计公司做文案策划
遵循“好嫁风”穿搭
聊天时每句话带嗲嗲的语气词
这两个身份被投入相亲市场
相亲,向来被视作数据的匹配与比较
黄引想借此做一场试验
不同的身份会在
相亲中有着什么待遇
在黄引的观察中,
男性在相亲中更注重女性的年龄
30岁是分界线
黄引很少见到35岁以上的女性相亲
再者,男性对伴侣的期待还有相貌
职业和学历
“贤妻良母”是他们所热衷的
相亲市场中的女性
更注重男性的经济实力
年龄对男性同样有限制
她时刻提醒自己
一旦进入这套价值体系
用它去给相亲对象打分
那么你在这套体系里也有相应的分数
相亲频率越来越高
黄引发现,自己身高不够
没有稳定工作
性格也不是很温柔
在相亲市场并不是很受欢迎
相亲结束的那一刻
和刚刚相亲的人笑着说 下次联系
却都知道不会再有联系
疲劳感席卷了黄引
她发现无论是相亲本身
还是作为艺术
与当初的设想有偏离
高度的同质化
相亲的套路都大差不差
让她觉得十分没劲
直到“子欣”的出现
一定程度上
子欣将黄引从巨大的疲惫感中拉了回来
不到30岁,性格温柔
工作稳定,孝顺父母,贤惠顾家
如果将这些共性套在
同一个人身上会是什么样
黄引很好奇
她试着塑造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设
尽量贴近男性的择偶需求
迎合他们的心理与喜好
她们唯一的共同点是
黄引和子欣都拥有热爱生活
积极阳光的特质
子欣会在社交媒体展示这一面
而黄引的朋友圈里没有自拍
也很少刻意表现这些
当“黄引”变成“子欣”
以新形象进入相亲市场后
她变得大受欢迎
扮演子欣的过程中
也让黄引意识到从前焦虑的根源
来自潜移默化的社会认同
以及外界的评价体系
女孩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
鼓励她们乖巧、听话
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
去经营自己的家庭
这种逐渐变成刻板印象
深入人们心中
他们可以真诚地深入
了解女性的立场和想法
如果是女性看到
我也希望她们能不被外界的声音
被框架束缚住
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跳脱出来
更加的自由